查看原文
其他

从长三角到京津冀:华略智库的“千里之约”

沈梦婷 上海华略智库
2024-09-03



作者:沈梦婷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天,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全体研究员秉着“感知中国发展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的理念,赴京津冀考察调研。一路走来,他们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切认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国之大计的精彩绝伦。收获满满,一起来看!全文5728字,阅读约15分钟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全体研究员于4月初赴京津冀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


三天的时间里,大家实地走访了北京丰台区的永乐文智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区域,参观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展厅,与北京通州区、天津北辰区相关部门领导开展座谈,并与华略智库北京分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考虑、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下一步设想,收获满满。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前门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里,进门的“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如同一个棋盘,展示着京津冀地理格局上的一颗颗关键落子。京津冀已初步形成“一核双城三轴”的空间架构,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城市组成的中部核心功能区联动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

图: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


规划展览馆二楼正在展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2021年版)”,集中展示了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及下阶段重点目标任务。

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2021年版)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命题,聚焦进一步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了一个大国首都、一座超大城市的转型发展,也为我国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北京样本。

一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十三五”时期,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154家,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773个;天坛医院、北京友谊医院通州新院区等部分医院,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等多所市属学校向外疏解,核心区三级医院床位累计疏解2200余张。

二是构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空间格局。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2189万人,严格守住了2300万“天花板”,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9.3%下降到2020年的50.2%;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35个部门、165个单位、约1.2万人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图:2015年-2020年北京市各区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北京同步做好京津冀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一是在交通协同方面,京张高铁、京沈高铁实现通车运营,市郊铁路开行近400公里。京唐城际铁路于2022年底开通运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并逐渐发展成为京津冀的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区也应运而生。市域内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打通,厂通路等跨界道路建设提速。实现38条公交路线跨市域运营,服务范围辐射环京十多个县市。

二是在产业协同方面,近年来北京对外疏解各类企业14942家、包括规模以上企业1744家,全市一般制造业企业仅存400多家;京津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完工投产的北京项目达到56个。同时,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凸显,京津两地签订的技术合同金额达1900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3000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2021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累计1760亿元。

图:科技创新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示意图


三是在公共服务协同方面,北京牵头组建高校联盟,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交流、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等。京津冀51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4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1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省市239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国之大计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着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重任,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通过实地走访和集中座谈,研究员们对于“如何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概括为“五个最”。

——最高层次的顶层设计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这一指示,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锚定了方向。

2019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明确了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2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基本完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作用全面显现。

2022年2月,《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进一步细化了实施路径。

图: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展厅中的城市副中心沙盘


——最为典型的行政导向

SOD(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t)是一种以公共设施建设为主导的新区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权的优势,通过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可见,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是典型的基于以政府为主导的SOD模式。

2019年1月,北京四大市级机关和35个相关市属部门率先迁入行政办公区一期,拉开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篇章。行政办公区总用地约7.5平方公里,是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片地区,预计将带动40万人从城区向外疏解。围绕行政办公区还合理配套建设了职工周转房、公共服务设施等,并积极引入北京学校、北师大未来实验学校、北京第五幼儿园等优质资源。

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的同步建设与形成,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多项功能综合安排在城市副中心内,使得区域内的居民在就业、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享有与中心城区等同的水平。

图: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


——最为便捷的交通联系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外交通联系,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定位为“四网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是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首都北京新门户、副中心的活力核心。

枢纽整体为地下三层结构,站房核心区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连接M6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城际联络线两条铁路线路,也是北京市继大兴国际机场后又一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北京十大铁路门户枢纽之一,每天可为单向47万人提供出行服务,将实现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40分钟直达唐山、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

不仅如此,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还预留了地上约139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条件,将进行地上的上盖综合开发,汇集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公寓、文化艺术展览、商业、休闲等业态,成为亚洲最大TOD项目。

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模型


——最为亮眼的蓝绿底色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

蓝指北运河,经过治理后的运河已鱼鸟栖息,副中心段2019年已实现旅游通航。绿指“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其中作为“一心”的城市绿心位于通州城市正中心,历史上曾是东方化工厂、散乱污企业和村庄,经过生态修复,成为一处集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一是面积大,绿心处于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的交汇处,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或2个奥森公园的面积。

二是理念新,绿心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塑造了精细的地形,做到50年一遇洪水不外排;园区建筑还运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的技术,支持空调系统的运行,成为全市首座“近零碳公园”。

三是功能多,绿心西北角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三大建筑”,将成为市民中心。

其中,首都博物馆(东馆)又名“运河之舟”,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约为9.97万平方米,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该项目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未来将形成与首都图书馆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剧院又名“文化粮仓”,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三个表演艺术的“文化容器”,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

图: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馆”模型


——最为高端的产业载体

研究员们实地考察了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两个高端产业载体。

运河商务区围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以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积极承接中心城央企二级总部和市属国企总部,打造京津冀金融创新、科技创新、高端商务发展高地。

目前,商务区可供应产业空间面积达到440万平方米,共有注册企业19672家,注册资本金4560亿元,三峡资本等总部企业实现落户,财富管理机构突破200家,金融企业增长至283家。接下来,商务区还将依托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助力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图:运河商务区


张家湾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近年来逐渐蜕变为设计小镇。设计小镇原为张家湾工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通州第一个工业园区,留有大量工业遗存。经过更新改造,小镇以创新中心、铜牛地块、北泡地块、经开智汇园、珠江地块五大重点地块为突破,重点发展绿色设计文化创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集聚创新设计、城市科技等高端创新资源,形成“学-研-产-用”产业链,打造创新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融合集聚区。

研究员们实地考察了位于设计小镇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位于设计小镇启动区,以铜牛厂区一期改造后所入住的“未来设计院”为主导,重点发展绿色设计等相关业态,打造设计+城市科技融合示范区,并通过举办会展、发布会和活动,打造多功能文化活动会展及公共服务体验区,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永久会址、北京时装周永久会址。

图: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位于设计小镇西部片区,由北京通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共同运营,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城市科技,打造城市科技先行入驻示范区,着重培育元宇宙相关企业,打造元宇宙产业链。特别是通州区针对元宇宙产业发展制定了八条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八条措施》),在房租补贴、产业引导、产权保护、基金引导、产业布局、示范应用、国际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2022年,通州新增元宇宙企业63家,并建成了2000平米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同时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引进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在生态企业引入、场景项目打造及标准制定方面取得突破,打造元宇宙+文旅、城市等场景试点,将副中心打造成为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图:小伙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现场体验


华略北京分公司突飞猛进
华略智库是上海唯一一家在北京设立实体化分支机构的民间智库。在京津冀调研期间,恰逢华略智库北京分公司乔迁之喜,由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广场搬迁至北京市丰台区金茂广场,标志着北京分公司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华略智库北京分公司成立于2020年,定位于华略第二总部,依托首都国家部委众多、高校林立、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立足京津冀地区、辐射全国,目前已服务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海南等地区,并于2023年入选北京市丰台区首批高端商务咨询服务领域发展伙伴。未来,北京分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华略第二总部功能定位,进一步参与更高层次的决策咨询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其中,区域重大战略,就是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2021年,华略智库已组织部分研究员实地考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此次又实地考察了京津冀,大家对于我国三大战略增长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今后,华略智库将继续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有步骤组织开展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黄河流域等区域的实地考察学习,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知中国发展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俄乌冲突助推美国能源霸权,中国如何确保油气资源供应稳定?
【原创】领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下)
【原创】访问大陆这12天,马英九先生为什么参观这些企业
【原创】领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上)
【原创】浦东新区人才最新政,到底“新”在哪儿?【热文】毛泽东怎样开展调查研究
【热文】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为城市文旅营销带来哪些启示?
【热文】一位县委书记的招商之道
【热文】这座城市曾是“文科学霸”,却敢与北上广比“硬核”科技
【热文】“黑马”武汉:涅槃崛起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